近日,全國首列氫能文旅列車“氫春號”正式發布。該列車由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長客”)研制,展示了以氫能作為動力的清潔出行方案,為軌道交通裝備行業開啟了一條新賽道。
“‘氫春號’文旅列車采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實現全程零碳排放、無接觸網運行。”中車長客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汪忠海說,針對低溫環境下氫燃料電池性能衰減的行業難題,“氫春號”采用金屬基體加碳纖維纏繞結構的儲氫系統,配備三級安全防護,可在嚴寒氣候下穩定運行。
汪忠海介紹,“氫春號”列車車身單節長15.85米,支持1節至6節靈活編組,可在通勤與文旅模式間自由切換。結合城市文旅需求,列車在功能設計與服務體驗上突出定制化、智能化,為現代城市旅游觀光和區域通勤提供全新綠色交通樣本。
“氫能是清潔能源,但儲氫、供氫、能量管理是難題。”中車長客氫能裝備副總設計師王健說,“氫春號”列車應用多儲能、多氫能系統分布式的混合動力供能方案,同時采用中車長客自主開發的氫電混動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統,實現整車控制深度集成,大幅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以及供能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氫春號”創新成果的取得,有賴于中車長客在清潔動力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近年來,圍繞國家“雙碳”目標,中車長客在軌道交通動力多元化方面布局,逐步推動氫能技術從研發走向應用。
2022年12月,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中車長客下線,列車采用4輛編組,內置氫能動力系統,為車輛運行提供動力源。2024年3月,該列車完成時速160公里滿載試驗,每公里能耗僅5千瓦時,并實現零下25攝氏度至零上35攝氏度全工況運行。中車長客氫能領域專家丁國華介紹,氫能源市域列車深度融合高鐵先進技術與城鐵運營模式,兼備高速度、大運量的運輸能力及快速乘降的便捷體驗,為市域交通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可靠解決方案。
“氫能源市域列車具有清潔環保、運維簡單、建設周期短、固定投資少等優勢,能進一步助力都市圈內城軌、市域(郊)互聯互通。”王健告訴記者,我國目前尚有4萬公里非電氣化鐵路依賴內燃機車,面臨環境污染與能源不可持續的挑戰。部分地形復雜的新建鐵路若采用電氣化,將大幅增加建設與維護成本。氫能軌道交通車輛因其全生命周期低碳或零碳排放、無需電氣化改造的特性,可直接應用于現有線路,大幅降低新建線路成本,成為軌道交通綠色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中車長客針對氫能源市域列車開展不同速度等級的試驗驗證工作,完成車輛能耗、可靠性、穩定性、續航里程以及車輛氫能、儲能、牽引等關鍵系統的試驗數據分析。比如,為滿足試驗要求,中車長客建設撬裝式加氫站,實現車輛試驗過程中的氫氣快速加注,滿足車輛試驗運行的加氫需求,提高了試驗效率和便捷性;為進一步驗證整車及關鍵系統的性能和環境適應性,中車長客應用有關實驗室綜合試驗臺開展燃料電池系統溫度、濕度、振動環境試驗,驗證了車載燃料電池系統的可靠性。
“目前,中車長客正研制時速250公里氫能動車組,計劃于今年底完成,將填補高速干線氫能交通空白,為后續更高速度氫能列車的研發與應用提供核心技術支撐,給軌道交通綠色轉型注入持續動能。”丁國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