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軌道交通保護區的安全管理受地形、天氣等因素制約,傳統人工巡檢不僅效率低、盲區多,還存在安全風險。
隨著“無人機+AI”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難題迎來智慧解決方案。該技術已成為濟南軌道交通保護區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憑借高度適應性與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了巡檢質量與效率。
技術成熟,識別精準
“無人機+AI”系統整合了飛行控制、自動巡檢、數據采集與AI智能識別四大核心模塊。
經過前期多輪優化和實戰驗證,系統穩定可靠,可自動識別挖掘機、吊車等大型機械,精準捕捉非法施工等行為,實時觸發報警,真正實現“火眼金睛”,讓安全隱患無處遁形。
效率提升,覆蓋廣泛
傳統的人工巡檢模式長期依賴人眼識別,易因疲勞、經驗差異等因素導致誤判或漏判,工作效率較低。
如今,隨著“空中巡檢員”——無人機的投入使用,濟南軌道交通巡檢工作正式邁入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階段。單架無人機一次飛行即可完成約15公里范圍的巡檢任務,效率達到傳統人工方式的4倍以上。無人機技術的應用,不僅顯著提升了巡檢工作的覆蓋面和精確度,更讓軌道交通安全管理變得更為輕松、高效。
突破限制,無死角巡檢
對隧道、積水路段、狹窄空間等人工難以觸及的區域,無人機借助AI自主路徑規劃功能可以靈活穿梭,近距離檢測裂縫、部件異常等隱患。
如今,無人機每天都會定時執行周期性巡檢任務,不僅能清晰捕捉保護區內的高危施工機械和違規施工行為,還能將實時畫面回傳至后臺,讓管理人員隨時掌握現場情況,真正實現“巡檢無死角、安全有保障”。
隨著濟南數字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正式啟動并上線試運行,濟南低空經濟發展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階段。未來,市交通運輸局將持續推進濟南A類低空飛行服務站和低空智聯網建設,全力打通“空域管理-場景開發-裝備制造-低空運營”全產業鏈閉環。濟南軌道交通集團也將繼續深化無人機技術在軌道交通巡檢、運維管理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推進智慧城軌與低空經濟的協同發展。
下一步,濟南市將積極拓展低空應用場景,不斷挖掘“低空+”在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城市治理、文旅服務等多領域的應用潛力,并進一步加強跨行業溝通與協作。從軌道交通巡檢的“智慧升級”到低空經濟的“全域布局”,濟南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繪制城市智慧發展新藍圖。“無人機+AI”還將持續解鎖更多創新場景,為城市治理現代化和民生服務高品質提升注入新動能。讓我們共同期待濟南在低空經濟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中創造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