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天上午,家住七橋甕地鐵站附近的尹智鵬背著包走進地鐵5號線站臺,準備到南京南站附近面試。列車平穩進站后,他跟著人群有序上車,找了個位置坐下。“以前出門要么等半天公交車,要么麻煩爸媽送,現在有了這條‘家門口’的地鐵線,讓我每次出行都格外從容,也逐漸改變了全家人多年以來的出行方式。”尹智鵬笑著感慨道。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尹智鵬在這座城市生活了22年,目前在江寧大學城上學。聽到地鐵5號線開通的消息后,他最開心的莫過于奶奶家恰好在地鐵5號線光華門站附近——這條線路的開通,讓祖孫之間的走動變成如今“串個門那么簡單”。“以前去奶奶家,不是擠公交車就是打車,現在一張地鐵票輕松直達。”尹智鵬笑著說,之前的周六,奶奶還特意算好時間,踩著點給他送來剛燉好的雞湯。
今年8月,地鐵5號線全線通車的消息傳來,尹智鵬第一時間查了線路圖——這條貫穿南京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剛好在竹山路站與地鐵1號線無縫換乘。通車當天,尹智鵬特意早早到站臺等候,拍了一段列車進站的視頻發在微信朋友圈:“盼到啦!地鐵5號線終于通了,以后也是有‘地鐵房’的人了!”如今他的上學路徹底實現“自由”:從七橋甕站出發,坐地鐵5號線到竹山路站換乘地鐵1號線,全程約40分鐘穩穩抵達,比以前節省了差不多一半時間。
地鐵5號線開通后,尹智鵬發現,“家門口”的日常也悄然“煥新”。曾經略顯冷清的七橋甕濕地公園,如今成了熱門打卡點,周末站口隨處可見背著相機的游客;秦虹路上的老字號——管記面條、徐家鴨子店門前,排隊的人流從店門口一直繞到巷子口。店老板笑著告訴尹智鵬:“現在好多河西、仙林的客人,專門坐地鐵5號線來吃這一口!”
“作為一個南京人,看著地鐵線網像毛細血管一樣不斷延伸、密布,真的打心底感到自豪。”尹智鵬說。
尹智鵬感受到的出行變化,正是南京軌道交通“十四五”期間跨越式發展的生動縮影。數據顯示,近3年南京城市軌道交通全線網全年客運量均達10億人次以上,今年工作日日均客運量長期穩定在300萬人次以上,地鐵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擔率已超67%,成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選。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5年,南京地鐵2號線西延線、S6號線、S8號線南延線、1號線北延線、7號線及5號線相繼開通,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增加至507.8公里,覆蓋15條線路。預計到“十四五”末,隨著地鐵10號線二期、3號線三期投入運營,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524.4公里,較“十三五”末的394.7公里增加129.7公里,增幅32.9%。
列車緩緩停靠到站,尹智鵬整理好隨身物品,步履輕快地走向出站口。這條新開通的地鐵線,鋪就的不僅是他的便捷出行路,更承載著一座城市不斷迭代生長的溫度和普通人觸手可及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