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駐津央企中鐵四局三公司獲悉,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朔黃鐵路243A#鋼桁梁整修工程11日順利完成。此次施工創新采用全國首例“卷揚機縱移+千斤頂橫移”結合技術,為繁忙干線“不停運、少停運”條件下實施橋梁改造,積累了重要實踐經驗。
朔黃鐵路西起山西神池,東至河北黃驊港,是京津冀、環渤海、華東乃至華南地區能源供應的關鍵通道。該線路的煤炭運輸直接關系沿線電廠、企業生產及居民用電穩定,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與經濟平穩運行具有戰略意義。
此次整修的朔黃鐵路243A#鋼桁梁建成投用于2004年,已服役超20年。該橋自2013年起陸續出現梁體腹板裂紋、支座墊板連接角鋼裂紋等結構病害,成為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重要隱患。為徹底消除風險,相關部門決定對該橋實施整體更換。
工程內容包括南運河特大橋第30孔64米單線簡支栓焊鋼桁梁整修,同步對既有橋梁下部樁基、承臺、墩柱進行加固,并完成線路軌道、接觸網及相關線纜等設備設施的過渡施工。新換鋼桁梁計算跨度64米,總長65.1米,重420噸,設計行車速度為每小時120千米。
施工過程中,中鐵四局項目團隊創新采用“縱移+橫移”的精準施工方案:縱移采用16噸慢速卷揚機通過“橫梁+滑塊”進行牽引移動;橫移則采用2臺100噸連續式千斤頂在預設橫向滑道上進行頂推就位。
“該工程的順利完工,不僅徹底消除因橋梁結構老化帶來的安全隱患,顯著提升了橋梁的承載能力與耐久性,也進一步提升了這條能源大動脈的通行能力和安全冗余度?!表椖肯嚓P負責人表示,在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的同時,此次實踐也驗證了在復雜運營條件下,對大跨度、重噸位橋梁實施高效、精準改造的先進工藝,為我國同類繁忙干線鐵路的維修改造提供了有益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