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以來,截至10月底,其在貨物運輸領域成績斐然。全線累計開行貨物列車達6.3萬列,運輸貨物總量突破7000萬噸大關,其中跨境貨物運輸量達1600萬噸,輻射范圍覆蓋19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貨物運輸量與跨境貨物量均呈現出兩位數的強勁增長態勢,充分彰顯了中老鐵路強大的運輸活力與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具體數據來看,今年以來中老鐵路累計運輸貨物量達1988萬噸,同比增長25%;其中跨境貨物447萬噸,同比增長12.7%。在出口貨物方面,增長量達40萬噸,增幅較大的貨物品類豐富,出口蔬菜、化肥、鋼鐵等貨物的增幅分別高達45%、71%和26.6%。進口貨物增長主要集中在水果及食品類貨物,其中水果進口量達5萬噸,食品進口量達 10 萬噸,增幅分別為35%和67%。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了中老鐵路在促進國際貿易往來中的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滿足多元運輸需求,2022年初,開行了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運輸模式,推出“瀾湄快線 + 中歐班列”“滬滇·瀾湄線”“京滇·瀾湄線”“昆明陸港號”鐵公海聯運等一系列國際貨運班列產品。這些創新舉措成功打通了老撾、泰國至歐洲的物流通道,有力推動了跨區域產業鏈的深度對接。截至目前,中老鐵路累計開行“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2560列,運輸進出口貨物超100萬噸,為區域經濟合作搭建了堅實的橋梁。
在解決鮮活貨物運輸難題方面,鐵路部門展現出了強大的創新能力與責任擔當。針對鮮活貨物運輸對保鮮環境要求極高的特點,大力升級冷藏集裝箱設備,精心研發出全新的鐵路冷鏈裝備,為榴蓮等對保鮮要求嚴苛的貨物運輸創造了更為優越的保鮮環境,有效降低了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與此同時,在昆明市王家營西站周邊,鐵路部門與云南國資國企攜手合作,共同建設了集貿易、倉儲、堆場、冷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鐵路物流“站外站”。這一創新舉措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優質服務,涵蓋倉儲、分撥配送、包裝以及集裝箱堆存等各個環節,全方位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貨物運輸更加順暢高效,為區域物流產業的升級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在提升通關效率方面,鐵路部門與海關緊密協作,以磨憨鐵路口岸為試點,全力打造數字化貨場。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場站作業效率和運營管理智能化水平,實現了物流信息的實時共享與高效處理。在磨憨鐵路口岸,創新采用“鐵路快通”“提前申報”等模式,配合H986 機檢設備、輻射探測門等智能設施,大幅提升了跨境通關效率。如今,通關時間從最初的40小時壓縮至2至5小時,跨境貨物列車每日開行數量由開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的 18列,最高峰時甚至達到23列,為國際貿易的快速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開通近4年來,鐵路憑借其大運量、低成本、高效率等優勢,逐步成為中老鐵路沿線的主導運輸方式。這一轉變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萬象至昆明之間的陸路運輸價格下降40%至50%,昆明經老撾至泰國的貨運成本降低了30%至50%,同時,老撾國內物流成本也降低了20%至40%。成本的降低有效提升了區域貿易的競爭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以來,運輸貨物量逐年穩步攀升,運輸版圖不斷拓展延伸。目前已覆蓋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31 個省(區、市)。跨境商品種類也從開通初期的化肥、橡膠等10余種,迅速擴展至目前的化工、鮮活、紡織、電氣、礦石、農副等3700余種。中老鐵路宛如一條活力四射的“鋼鐵絲路”,為區域繁榮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增添了強勁有力的新動能,成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力量。云南國資國企在這一過程中積極作為,與鐵路部門協同共進,為中老鐵路的高質量運營與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彰顯了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